草木皆兵成语故事(草木皆兵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)
“草木皆兵”出自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——淝水之战。
公元383年,苻坚率兵90万攻打东晋。晋军大将谢石、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。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,就想以多胜少,抓住机会,迅速出击。谁料,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击败,损失惨重。秦军的锐气大挫,军心动摇,士兵惊恐万状,纷纷逃跑。此时,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,再北望八公山,把山上一草一木都当成晋军的士兵。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:“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!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?”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。腹背受敌【解释】: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。
草木皆兵【解释】: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
风声鹤唳【解释】:把风的响声、鹤的叫声,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,疑心是追兵来了。形容惊慌失措,或自相惊忧。
兵贵神速【解释】:用兵贵在行动迅速。